【胡氏贵州龙】的由来
1957年7月,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兴义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在兴义顶效镇的一个叫柳荫村的小山村里,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保存精美的爬行动物化石。后来研究发现,这种生物是在贵州发现的以前还没见过的新标本,所以就按照产地命名成"贵州龙"的属名,前面的"胡氏"是为了纪念化石的发现者胡承志先生,因此,它的全名就是今天所说的"胡氏贵州龙"了。
贵州龙化石及鱼化石是国家极为珍贵的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1995年初,经市人民政府向省文化厅报告,并经省文化厅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赵喜进、副研究员金帆、助理研究员君昌等组成专家组,于4月20日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刘东瑞和专职工作人员李军的带领下,从北京来到贵阳。次日,在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嘉琪、省文物处原处长吴正光陪同下赶赴兴义察看了化石产地——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22日至23日,对文管所收藏的600余件贵州龙动物群化石标本逐一鉴定,他们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贵州龙动物群化石标本,是大自然造就的杰作,是古生物演化的实物佐证,记载了古脊椎动物进化的史实。
600余件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最大的龙化石有1.55米,小的仅几公分,龙纹清晰,栩栩如生。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搏浪冲击,有的低首沉思;有的两两相抱;有的如在海滩幽会……每一件化石都再现了2.4亿年前贵州龙动物群的生活形象和生态环境。
在鉴定中,反复对比后将胡氏贵州龙、意外兴义龙等中的226件各具特色的龙、鱼化石定为珍贵标本。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龙化石35件,三级龙化石112件;二级鱼化石28件,三级鱼化石34件。同时发现了大量的贵州龙未定新属种、幻龙类新种以及全骨鱼类未定新属种。